周期与价值

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洗车的故事

农历新年前某天,我约了同学吃饭,并计划在路上洗个车。

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单工位的小洗车点。我把车开过去,摇下车窗。

我:“洗车要多久?”
答:“洗车50元!”
我:“好的,我接受。要等多久?”
答:“要等两辆车!”
我:“好的,我明白了。谢谢,再会。”

然后我就把车开走了,去了沿途的另一个洗车点。进去一看,没有排队,而且只收我30元。

这时候我就开始想,这次遇到的情况,不就是周期和价格的关系吗?如果付50元就可以马上洗,那我肯定不会换地方,因为我不缺这点钱。而换地方意味着不确定性(也即风险),为了保证不迟到,我只有去面对一些不确定性。当然,我很幸运,在缩短等待时间的同时付出更少,这是意料之外的。

于是我跟同学说起这个故事,他很高兴,也跟我交流了一个案例:现在他们出去投标,很多业主对周期比价格敏感。有的业主甚至提出,在当前约定的交货期前交付,每天能多给几万块。因为他们只要早一点投运,面临的政策风险就会变少,把提前投产所获得的收益给供货商分成,是双赢。

我们就开始发散思维,联系了很多现象。

为什么公园里的摊点比公园门口的摊点卖得贵还顾客盈门?其关键可能不在于成本(地租),而在于顾客临时想要它时,周期较短。在产品的可替代性(同质化)高的情况下,周期创造了额外价值,并促进了成交。换句话说,因为离客户更近,距离转化为周期了,地缘优势其实也是时间优势。

而城里的房子为什么贵?那是因为距离工作地点和小孩上学的地方大概率更近一些。由于时间不会说谎,每天挤两小时地铁就相当于比别人多上了两小时班。如果你想在高峰期在地铁里读书,那就会很难过。因为人挤人,把这两个小时变成了垃圾时间。在别人可以教小孩或者是读书学习的时候,你只能看手机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日积月累,就和别人拉开了差距。

价值

那么,缩短周期除了体现为向终端用户涨价,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其答案是肯定的。

假设你在浙江,是一家英国公司的长期供应商,每周都在向它供货。你的货物通过海运,从宁波到伦敦要48天。

image

而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开行了到欧洲的列车。从义乌到伦敦要17天,还尚有进一步提速的空间。

image

image

我们都知道,海运的单位运价最低,其次是火车。那么这个“义新欧专列”开行的结果,是不是向英国人涨价了?

英国人收到的货物并没有涨价,虽然供应商所付出的单位运费高了,却没多花钱。

那么羊毛出在哪里?难道是zf为了zj工程做补贴?

不是的。

我还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用过淘宝,就会知道,在最终用户收货前,卖家拿不到货款。卖家为了生产这个货物,在财务操作上,他需要垫资。

这个专列的开行,看似运费上去了,但他节省了30天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你作为供应商,你削减了30天的“库存”,在大洋上飘着。

首先,垫资有成本。如果你少了30天的库存,假设这些库存价值1亿。这1亿元如果是银行贷款,每年就能吃掉你600万元利润(通常私营企业融资利率会更高,临时拆借还可能产生手续费或者砍头息)。而横竖都是运,只要每年的运费涨幅少于600万元,就应该选择铁路。

其次,库存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015年8月12日22时52分许,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住院治疗,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截至2015年12月10日,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68.66亿元。”

天津港这则旧闻告诉我们,如果能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就减少了损失的风险。虽然爆炸案概率极小,但供应商总会投保险。海运的保险费高于陆运,这笔支出相对利息来说是次要的。而且事故发生后,即便损失得到了赔付,但业主还是需要货物,那么加班加点的生产以及后续的运输保障也是麻烦事。这一块是不确定的,在此不做深入讨论。

而短周期所撮合的成交(洗车案例),以及提前运营所创造的价值,在本文开始已经说过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客户意外的用坏了设备),维修周期和提前运营一样,都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或许有人问,火车还要换车底,太麻烦了,为什么不用飞机?我想,这是因为生产者的产品属性不同,其附加值有差异。大家看看,iPhone就是用飞机运的,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选择。由于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单价高,因此他能够选择效率更高的生产(运输)方式。

如此一想,那么产品的价值就很好判断了:乘飞机的优于乘火车的,乘火车的优于乘轮船的,乘轮船的优于只能乘汽车的(因为汽车运输距离有限,说明此产品销售范围不大),乘汽车的优于骑马或者骑人的(因为附加值太低,没人要,即便发挥比较优势也只能糊口)。

总结

总的来说,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周期的魅力。抽象来看,人类进步的历史是时间缩短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逐渐缩短。

除了上边所说的运输周期,缩短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的结果也必然是相通的。

如果你的产品很复杂,你的对手需要投入10个人并行3个月,才能完成一个产品的设计。而你将所有的设计要素和方法固化成计算机程序,用1个人1周就能完成设计。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但后期你所占用的资源优于对方,边际成本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剩余价值就很大。另一方面,在扩大生产的时候你很从容,在市场萎缩时由于剩余价值足够大,也不担心养不起技术人员。再者,如果一个任务要3个月才能完成,会显著增加生产过程的风险。因为弄到最后发现强度出了问题要改设计,或者因政策变化导致用户违约了,那么投下去的物料就都废了。

人类的社会分工造成地域隔离,可根据你所创造的附加值水平,通过改变运输方式来弥补。而设计和生产过程,也同样需要我们去思考和优化。

作一个企业,就算不追求剩余价值,当自己的劳动时间高于日渐缩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也会面临着关门的风险。做企业最讨厌的就是每天一开门,啥事不做,一大堆钱(利息、房租、物业、水电、设备维护和折旧……)就消失了,就像我们张嘴就要吃饭是同样的道理。而且做企业的往往还有无数个“隔壁老王”在加班加点的弄,他们不满足于喝汤,内心更想吃肉,就会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原罪,但不追求利润不意味着可以永远不变。

社会是很现实的,我希望,大家的企业能给你们出门乘飞机住五星级,产品乘飞机。对于还没达到这一标准的,只要薪资足够,我想也值得各位去努力实现。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互利共赢,在相互认可的基础上,你好了企业就好,企业好你就大概率好。

image

发布于 分类 炼时 标记 中国制造20252602 字。